Indian Army Convoy on the move in Ladakh, November 2021. CRISIS GROUP/Praveen Donthi
Report / Asia 20+ minutes

喜马拉雅上的薄冰:应对中印边界争端

2020年爆发数十年来的首次冲突,加剧了中印边境的摩擦。 只要两国对边界线依然存在分歧,就会潜伏着更多冲突的危险。 双方应该采取措施来管理日益增加的风险

什么新发现?2020年在印度与中国边界爆发的致命冲突已经导致这两个亚洲巨头之间的关系发生彻底变化。两国在南亚和全球争夺影响力所引发的焦虑已蔓延到边界争端,导致军备的增加,以及增加发生新冲突的风险。

为什么重要?两国的民族主义政府对边界争端的立场变得更加坚硬。由于边界线的不明确,敌对冲突很可能再次发生,甚至可能导致两国冲突,对地区和全球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应采取何行动?尽管解决争端依然困难,但中国和印度应在两国军队之间设立更多缓冲区,并加强危机管理机制来减轻风险。双方还应重新启动定期的政治对话,以调节两国关系中不断加剧的竞争。

执行摘要

中印边界争端再次成为这两个亚洲巨头的心头之患。边界位置的争端自1962年首次爆发战争以来,恶化了两国的关系,直到1980年代开始缓慢修复。建立在其他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意愿让两国搁置争端,但这种不稳定的和平随着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崛起的同时变得摇摇欲坠。日益激烈的竞争在两国内引发了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对失去领土和地位的恐惧。2020年,多年来首次爆发激烈战斗,严重损害了中印关系。解决争端似乎不太可能,但新德里和北京应该探讨如何确保在一个高度军事化的边界上实现共同安全,并降低小规模冲突升级为全面冲突的风险。他们应该在广为争议的地区建立额外的缓冲区,并以现有的边境协议为基础,尤其是关于使用枪械的禁令。最重要的是,他们应该恢复最高级别的定期对话,这是化解他们彼此间不信任的最佳途径。

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建交以来,边界争端对中印更广泛关系的影响起伏不定。印度和中国的边界沿着喜马拉雅山延伸,两国在山脉两端对于领土的主张存在明显分歧。在西部,中国控制着新德里也声称拥有主权的 38000 平方公里领土;印度在东部拥有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北京也声称其属于中国。1962 年的战争导致 7,000 多名印度士兵丧生或被俘,这对北京来说是一次的胜利,对新德里而言,是一次令人警觉的经历。这场战争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自那时起,印度一直对中国的意图保持警惕,而中国则坚信偶尔展示惩罚性武力对于阻止印度的领土野心是必要的。

尽管局势高度紧张且偶尔发生冲突,但这两国在维持和平方面取得了进展。两国政府于1988年推动了缓和局势措施,同意将边界问题与双边整体关系脱钩,并致力于找到政治解决方案。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他们协议了维持现状的措施、划定了一条被称为实际控制线LAC)的边界、制定了减少局势升级风险的协议,以及对沿线的军事驻扎设立了限制。但是,在达成一致的边界问题上也出现了明显的障碍。事实证明,要澄清现状,或者说确定实际控制线的位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中国在2000年代后期的信心和野心增长,北京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更加坚定的立场,导致军队之间的敌对冲突频率增加。

在习近平国家主席和纳伦德拉·莫迪总理的领导下,摩擦继续升级,两位领导人都是民族主义者,均认为他们的政治声誉与主权自信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紧密相连。两大强国之间不断升级的竞争加大了双方对彼此在主要共同关切点上行动的担忧。美国和印度加深安全合作引起了中国的不安;中国在印度周边地区不断增长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以及对巴基斯坦的长期支持,刺激了印度的敏感神经。

相互的猜疑很快导致了2013年、2014年和2017年的边境事件再次发生。2017年,在印度、中国和不丹三国交界处的战略要地——洞朗(Doklam)发生了长达73天的对峙,似乎标志着新的低谷。印度和中国军队甚至形成人链对峙。自此以后,北京冒险展示武力,却错误地以为能够制衡印度在边境问题上采取更为大胆的行动。2020年,数千名中国军人在边境西部的不同地点进攻,引发与印度士兵发生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至少有20名印度士兵和至少4名中国军人在冲突中丧生,其中许多人是在使用简陋武器的肉搏过程中丧生的。

边境在过去三年内似乎已经相对稳定,但仍存在危险。双方已在2020年发生对峙的地区设立了缓冲区。然而,双方还通过投入新的军队和基础设施加强部署,现在总人数超过10万(计算双方的总和),尤其是在中国一侧的道路和定居点的存在意味着增援可以迅速到达。军备的增加明显地突显了升级的代价,促使各方保持克制。尽管如此,2020 年的冲突标志着两国关系的倒退,加剧了对边境可能威胁和猜疑的敏感度,尤其是在印度一侧。印度现在将中国视为其首要安全威胁,超越了长期以来核心关切的巴基斯坦。印度深化了与美国的合作,并加强了与华盛顿轨道上其他印太地区国家的联系,包括日本和澳州。相较之下,由于其边境防御的加强,中国对边境的掌控感到较为满意。尽管不信任仍然根深蒂固,但中国也比印度更满足于双方广泛层面上的关系。

如果双边关系的基调和实质未得到改善,新一轮冲突的威胁仍然存在。 由于双方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2020 年代将面临比过去几十年更严峻的考验。双方应通过现有对话机制寻求调整1996年达成的“相互平等安全”原则—即在边境附近部署双方可接受的军事规模,以适应边境高度军事化的现状。双方应重申对协议的承诺,并探讨如何加强旨在防止边境冲突升级的协议,包括禁止使用枪械的规定。双方应该考虑重新恢复讨论,设立高级军事热线,以化解紧张局势,并在发生激烈对峙的边境地区建立更多缓冲区。

重启自2019年以来已冻结的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对话,对于缓解彼此之间的不信任至关重要。尽管新德里担心这类对话可能为北京合法化他们对边境局势的描述,这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然而,新德里可以明确表明,重新展开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管理竞争性关系,同时维护印度的权利,而非掩盖问题。尽管两国政治领导人都主张国家利益至上,但在充满现代武器的军队之间进行更多的战斗,将无助于任何一国的安全。

新德里/台北/布鲁塞尔, 2023年11月TK日

Subscribe to Crisis Group’s Email Updates

Receive the best source of conflict analysis right in your in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