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sters make the three-finger salute during a demonstration against the military coup in Yangon on 15 May 2021. STR / AFP Report 314 / Asia 18 May 2021 缅军争夺虚拟战场 为了平息对2月份政变的反对,缅甸军方在压制抗议活动的同时也在大力监管互联网。 外国政府和科技公司应努力保护互联网不受干扰,并防止缅军获得用于对反对派进行虚拟镇压的工具。 Share Facebook Twitter Email Linkedin Whatsapp Save Print Download PDF Full Report (en) Also available in Burmese 简体中文 Burmese English 执行摘要 自从缅甸2月1日政变以来,网络空间已成为了缅军与反对派之间争夺支持者、传递信息、掌握国内形势发展话语权的平行战场。这种线上的斗争对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公众对于缅军的愤怒,军政府对于技术能力的缺失,以及社交媒体公司的政策,这一切都让缅甸国防军(Tatmadaw,简称称缅军)难以取得上风。一开始,军政府采取了临时切断互联网并对网站进行过滤的措施,但当这些措施收效甚微时,军政府便扩大了断网的范围,让缅甸绝大多数民众彻底断线。军政府对于网络管控似乎没有切实可行的长期战略,在其努力巩固权力的过程中,断网措施很可能会被继续延长。外国政府以及科技公司应尽力让缅甸仅存不多的互联网空间保持开放,尽可能确保缅甸网络用户的安全,同时限制对缅军销售可供其镇压反对派的设备和软件。 电信领域的自由化曾经是缅甸十年民主化试验的标志性成就。在2010年代初期,时任总统登盛采取了大胆的措施,引入了外国移动通讯商进行投资,一举突破了国家电信企业的垄断地位。登盛的半文官政府取消了对于网站的种种限制,全面修改了法律法规,让新的国际网关把缅甸与全球互联网连接了起来。正因如此,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涌入缅甸,手机的普及率在短短几年间,从百分之十跃升至高于百分之百(许多用户拥有不止一张SIM卡),且多于一半的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方式都是通过手机。这一数字革命带来了可观的社会经济红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虚假消息传播和仇恨言论传播两方面。在2017年缅军对若开邦罗兴亚穆斯林少数群体进行镇压的过程中,网络平台被用来大肆煽动人们对罗兴亚人的仇恨,影响尤为恶劣。 诚然,此次缅甸政变骤然结束了此前的网络自由,但实际上,缅甸的网络开放度早在2月1日之前便已经遭受威胁。自从2016年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简称民盟)上台之后,民盟政府便采用了各种语焉不详的诽谤法条例,来关押政府反对派以及普通社交媒体网民。在若开邦,缅军与当地民地武组织若开军(Arakan Army)展开战争的地方,民盟政府应缅军要求重新引入了对网站的过滤机制,并支持了在若开邦的断网行动。在被政变夺权之前,民盟政府也正在起草一部《网络安全法》,该法要求各科技公司把用户数据储存在缅甸境内,且在政府索要时必须把数据上交给政府。民盟政府当时还在采取进一步措施,试图从运营商手上获取用户实时数据的访问权。 政变夺权之后,缅军大幅加强了网络压制的力度。军政府修订了相关法律,以方便自己访问用户数据和起诉知名的反对派人士。军政府还向移动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商发布了每日公告,以限制对特定网站的访问,并限制对可以绕过网络过滤机制的虚拟专用网络(VPN)的使用。这一系列举动反映出缅军清楚地认识到,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以及舆论塑造等方面的角色极为重要。相应地,自政变开始的头几个小时以来,缅军便一直在仔细研究让网络空间服务于缅军战略目标的最佳方法。 即便面对着军政府的大力审查,迄今为止,反对派还是成功地通过网络推进了自己的政治议程,组织了游行示威,并向国内和国外传播了有关缅甸局势的消息。他们使用的主要是无需过多技能或专业知识便可操作的免费工具,比如加密信息通讯软件,免费VPN,以及其他可以规避审查的软件。 作为反制,缅军几乎切断了全缅甸的网络。虽然军政府采取的此种措施在技术上并不先进,但是在处理这一挑战时,军政府有条不紊。缅军以所期望达到的效果为准,逐渐加大关停网络的力度。最终其实施的大规模断网已经对反对派运动造成了打击,使得反对派越来越难以组织游行示威和协调其他活动。 与此同时,军政府也遇上了处于自己直接管辖范围以外的挑战,比如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政策。在吸取了2017年平台被缅甸政府利用进行反罗兴亚人行动的教训之后,脸书(Facebook)在2月政变后删除了所有缅军主页以及部分缅甸政府主页,大大减弱了其宣传拥护军政府信息的能力,使其不得不依赖那些用户较少的网站与平台。然而,缅军成员似乎在抖音国际版TikTok这一平台找到了出路。TikTok起初在回应违反其准则的内容方面速度较慢,例如其对缅军士兵挥舞武器并威胁抗议者的视频的处理。 此后,TikTok一直在努力清理平台内容,但并未彻底禁止缅军使用其平台。 此前,缅军曾在网络上遭受过强烈的反对。在若开邦,若开军在近几年里对高效利用社交媒体和其他通信技术的方法已谙熟于心。若开军给缅军造成的沉重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得益于此。作为回应,缅军最终促使当地文官政府对网站进行了过滤封锁,并以安全为由切断了网络。此种措施确实对若开军的军事行动造成了一定阻碍,但同时也给当地的商业往来和人道主义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进而使当地民众更加一致地排斥缅军。缅军在2月政变之后几乎采取了同样的一刀切措施,这表明缅军还未能制定出可降低社会经济损失及干扰的替代策略。 在从大规模断网到更精准地应对网络异见者的转变中,缅军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因财力和人力匮乏,缅军无法发展缅甸版的中国“防火墙”——此“防火墙”可严加限制用户对国际网络的访问,并对本地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因此,缅军目前似乎已开始建立“内联网”的第一步,即让手机用户只能使用已列入白名单的应用程式。然而,这种措施将不可避免地把网络服务限制在最为基本的范围内,从而对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即使某一天军政府获得了外界同情,并得以拓展其网络能力,军政府仍难以从反对派里招募助其维持网络压制能力的人才。同时,技术愈发熟练的网民很可能还是会找到方法,绕开“内联网”的限制,无拘无束地访问互联网。 尽管如此,科技公司和外国政府还是应该确保自己不直接或间接地帮助缅军进行网络管控,或是助其在数字技术层面对反对派进行压制。政变之前,缅军和文官掌握的政府部门曾从外国公司(许多公司总部都位于美国)那里获取过或试图获取过各种技术,用以监控社交媒体、解锁设备、恢复数据、以及监视民众。如今,缅军彻底控制了这些技术,并很可能会用之来压制异议者。为了不让更多这样的技术落入缅军将领之手,外国政府应该引入武器禁运措施,或扩大武器禁运的范围,以涵盖可被用于镇压反对派的“军民两用”的设备、软件和技术。外国政府还应通过严格监管中间商的销售来切实地执行此类禁令。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科技公司和外国政府在支持网络开放和用户安全方面都具有自己的角色。随着缅军越来越多地利用社交媒体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来起诉用户,科技公司和外国政府可以帮助缅甸网民访问那些有助于确保个人在使用网络时安全的知识和工具。这些公司和政府应尽力为社会活动家和其他可能受监视的高风险人士免费提供安全的VPN。考虑到近期事件和缅军的过往行为,社交媒体公司也应该确保自己在监管缅军及缅军成员使用其平台方面做得足够充分。 仰光/布鲁塞尔,2021年5月18日 Download pdf to continue reading the full report (English) Related Tags Technology and War Myanmar More for you Briefing / Asia The Cost of the Coup: Myanmar Edges Toward State Collapse Q&A / Asia A Close-up View of Myanmar’s Leaderless Mass Protests